2025暑期手机选购的想法

Sponsored by: GuaiTech Inspiring Project

观前提醒

  • 全文没恰一分钱,纯自愿评测和推荐!
  • 所有观点均为主观想法,如有不同,请多包涵。
  • 下述所有产品我并非都用过,我的说法肯定没有太强说服力,仅供图一乐

背景

随着2025届中高考的结束以及618的到来,一波购机潮被掀起。当然我本人的想法很简单,由于小米BootLoader解锁权限不断收紧,我直接转战一加。截至发稿,三星移除了BL解锁一加也收紧了策略

(今年年初还在考虑收二手小米13 Ultra再想办法bypass,但想想何必为难自己)

当然,高考之前班里就掀起了为期一个月的换机讨论热潮。现在想想也是挺激动的,在无人看管的自习课上,我们这一片能够畅所欲言。

那么,在大家都换好手机之后,再想想呢?以下是我的一些想法。

General

虽然没有系统调研班里的同学都换了什么手机,但就我知道的而言,iPhone占大多数,其次就是OPPO、VIVO,甚至华为旗舰;小米和一加总体不多,只有零星几个;荣耀也不算很多。还有一些没换手机的。

换手机这件事并没有换电脑那么令人头疼——对于买电脑者来说,非DIY垃圾佬大多买了整机或者游戏本,而无论如何,这些电脑搭载的必然是Windows系统。安卓底层的手机,ROM厂商对于手机系统的魔改衍生出了诸如ColorOS、OriginOS、HyperOS等众多ROM,而各ROM在体验、生态、优化上都存在差异。其次就是Harmony Next和iOS。这几者的使用体验大相径庭。

当然如果王者荣耀+微信+抖音这种使用场景,完全闭眼买没有任何关系。毕竟是准大学生,适当考虑设备互联和生态也并非不可。

据我了解,班上有部分女生延续了原来手机的品牌(如我曾经的前桌,上学时期使用家长给的OPPO,毕业后自己也购入了OPPO);有些人无脑入iPhone;有些人家里找关系直接安排一部手机,全然不考虑品牌和型号。

对于我来说,如果小米仍能随便root,我的首选肯定是小米旗舰——拍照、生态、SoC性能都是我需要的。然而这条路被堵死,我便开始考虑一加、索尼、Pixel、Moto等,最终选定满足我需求的一加13。

一加13:爽就完事了!

性能和日常使用

去上海那三天算得上是我对这部手机的实际检验:在三四十度高温+阳光直射+美团+高德+微信+网易云拉满的情况下,它能做到纵享丝滑,显然是我太久没用过高端SoC了——这种场景能够胜任,日常也不在话下。加之16+512GB的超大杯,我的体验简直飞起。

游戏方面,风驰内核自带的原神自动拾取、分屏、旁路供电、超分等功能让它的日常游戏体验拉满,为此我还买了一个安卓区的王者账号。发烫问题有是有 (将近11W的极限输出有点吓人),但系统会采取降频的方式稳住温度 (解了温控当我没说),续航也很顶,刚买来那段时间用一天不成问题。

哈苏算法也很顶,毕竟我比较注重影像表现。

ROOT!

从到手无脑 fastboot oem unlock 到KernelSU的极致隐藏 (掉tee我无话可说),一加的ROOT体验爽到没法说,也没有出现软件用不了或者黑号的情况(就是国铁吉讯没法上岛)。虽然我没有调任何调度,但是官调也能起飞。

总体而言

使用感受不错,至少我没感受到过于不爽的点 (不爽也通过模块干掉了)。音量音阶问题且不提,毕竟好像这种感受因人而异(LuckyTool也能调)。唯一的缺点就是三段式可能不如Action Button好用吧(我几乎全挂着静音档)。有些小点,比如小布记忆不能支持所有应用、解锁后用不了国铁吉讯这些(ColorOS 15),都可以忍受。

价格方面,由于国补突然撤掉,使用某APP百亿补贴以3700拿下,典型的主流旗舰价位。

iPhone 16(Pro):最大赢家

我没有特意进行数据统计,只凭直觉来说:换iPhone的都占大多数。

iPhone 16系列不能说烂成shit,但和15相比没太大长进 (相机按键好像后续也要取消咯)

[哔哩哔哩] iPhone 16系列性能分析:A18兄弟挺强的!- 极客湾Geekerwan

至于为什么说它是“最大赢家”,据我所知,绝大多数人都希望在高考结束后获得一部较好的手机,苹果和华为就成了他们的较好选择。然而众所周知,纯血鸿蒙的应用适配总体一般,因此相同价位下,很多人选购了苹果(标准版甚至16e)而不是华为。其次就是懒得在安卓厂商间作比较。像我同桌这种果粉也占一部分。

一加13T:很难说

很香…吗

一开始我是iPhone SE2主力,已经很习惯小屏了,因此对小屏有一种思维惯性。当时13T发布会我蹲了一个星期,最终产品效果也不错(有种Pixel的感觉)。线下也上手过,手感很好,一手可握,带Action Button,甚至当场就想买。

小直屏、8E、Action Button,还算不错的价格(有国补不到3k),怎么我最终没有选?

有点拉胯

首先,影像拉爆了。我刚需的广角不仅砍了,2倍光变多少有点拉。其次,无线充电砍了。这种东西我可以不用,但不能没有。然后,13T的光学指纹肯定不如13的超声,这点我有目共睹——我从Redmi K60用上来,对比认为,一加13的指纹识别效果可谓质的飞跃。再加上传输速率、充电速率不如一加13,我愿意加钱上点好的。

用户画像明确

对于重度游戏玩家,13T完全能够胜任——毕竟8E的性能摆在这里。

以我说,这是一部用户画像明确的机子。有的人用于打游戏,后摄只需要扫码水平,甚至不需要大速率口传文件。这部机器发售后就听到铺天盖地的宣发——当时都以小屏、性能为卖点宣传 (不过我觉得一加的核心卖点就在于root了)

OV两家:我不了解,但有用户群体

机海战术

据我所知,用ov两家的人不算少,黑厂和蓝厂也通过铺天盖地的机型吸引了很多潜在 / 非潜在用户(例如,OPPO Find X8系列就有标准、X8 Pro、X8s、X8s+、X8 Ultra、X8 Ultra卫星通信版;还有Reno、A、K系列覆盖不同层次的市场。vivo X200则有标准、Pro、Pro卫星通信版、Pro mini、X200s、Ultra。反观小米旗舰,只有标准、Pro、Ultra三款(当然玄戒出来后又多了个15s Pro),这样对比似乎米系产品线清爽很多。)

线下营销

当然不能说打机海战术就是低端的体现,产品线干净就是高端的体现——整体都得以营销策略、产品质量等方面综合考虑。O和V并不差,面对低收入群体和学生党,推出处理器性能较次的性价比机型无可厚非(别向红米Note 13 标准版那样抽象就行了),但还是典型的水太深。

就我线下而言,OPPO柜员的推销手段目的性十分强烈:希望我购置产品,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对客户的拉拢。我完全不说这种行为错,只是对于我来说,一进店就被围起来很难受,部分门店的店员打探客户年龄学历,我也不置可否。但一圈下来,只有O和V的柜员会这么做,华为、小米、荣耀乃至苹果都不会这么问,甚至这三家店员有的还不会管客户,任由他自己看(如果停留时间长会上前问话的)。

(甚至有的OV门店,当我明确表示“我自己看”时,仍上前以自己的想法推荐产品。)

然后就是vivo门店,找到不少家是和运营商连一块的,才想起来早期OV是卖合约机的 ,我小学还得到过一部家长单位和移动合作发的合约机……

你俩强兼苹果?

先是OPPO可以和苹果碰一碰互传,再到O+互联登陆Mac端还能远控电脑,总是离不开和苹果的生态互联。

而vivo更是跳出生态的框架,互传是基操的同时,兼容AirPods健康互联上线iWatch (什么时候安卓能绑定iWatch啊喂)和16PM比厚度,自称“最强苹果搭子”,比O还要高。

有人夸这两者的兼容让双持成为可能,特别是我的果粉同桌,为此还入坑了vivo(因为V正好有小屏机,我同桌喜欢小屏)。

有人骂他俩是苹果的舔狗。

依我看,这样做好吗?固然好。我喜欢生态,这种打破生态壁垒的举措当然好,特别是vivo,让双持更加无痛。

但这么宣传一波容易给人一种感觉:你俩就把强兼苹果当做核心卖点。 这么做固然没有问题,这两厂完全可以以此破局,然而我始终感觉有点抽象——小米可以强调自己“人车家”生态,华为也行,这两家不造车、也不造智能家居,似乎这样做,自身的特点就被淡化了。向前追溯到对灵动岛的模仿、再到Live照片的支持,我就有这种感觉。

当然小米也兼苹果,似乎这已经成为一个行业风向标。只是vivo X Fold5 那一波宣传海报我没搞懂。

总之

OV各有用户群体,而这种用户粘性比我想得大。我连续跟进了不少人的情况,很多人都保持了相同品牌的换机 (当然也有跳到iPhone的,vivo的强兼是不是一种自保?)。我的看法是,用这两个牌子不需要觉得掉档次,适合自己使用习惯才是主要。

还有一加BL政策别走小米的老路。

Pixel 9 Pro:很“新”的东西

国内用Pixel是一种猎奇的体验。对于我这种双卡用户,Pixel 9的单卡槽+单eSIM很难满足我的使用体验。其次谷歌服务基本不可用。能用得来Pixel,要么经常去香港或者国外,要么有备用机(雾)。

甚至说是Pixel 10要取消实体SIM了

买它不就是图个情绪价值。图个root

Tensor G4,是被“制裁”了吗

极客湾称“桃花源”芯片,“闭门造车”,很抽象。我承认国外用户群体是不太考虑能效之类的,甚至国外APP也没国内这么“3A”,但好歹跟进一下市面主流制成吧。入了三星工艺多年,是时候转台积电了。

而且国外打游戏的一般PC或PlayStation、NS等较多,手游似乎确实不多。以此Tensor吹自己的NPU,而不是综合性能和能效。

有一说一,骁龙8Gen1到8+Gen1,一个三星一个台积电,体验可谓说是质变。我用过红米k60,还用过一加10Pro,明显后者是名不虚传的火龙,滑动掉帧是小事,还特么发烫。tsmc yes(雾

印象…

我个人还挺喜欢9Pro的设计:第一眼看去相当有辨识度,灰色款也透露出一种科技风的美感。握持方面,6.3一手可握,也算还行。

就是电源键和音量键相比大多数安卓机是反的,估计我会经常按错。

日用体验如何

且不说谷歌服务没法用的问题,毕竟能挂科技。只是那玩意不可能24*7都开着吧…

应用方面,说回国产“3A”。首先,能都从Play商店获取似乎是件好事,但有的东西是根本没用上架Play的,这个时候就要用华为应用商店或者应用宝曲线救国一波了。其次,性能来看,我觉得“开个微信都卡”并不是好的体验,我日用“美团+高德+网易云…”这种极限场景比比皆是,更何况这种负载放在Tensor G4上。我不敢想象有多卡。

再说回谷歌的系统 (Pixel上的OS不叫PixelOS。就我看的评测而言:没有黑屏指纹、后台调度策略奇怪、应用抽屉不符合使用习惯,这些问题足以劝退我。但配合iconify美化、Scene改调度以及一些后台策略,一套下来还算可用。我很喜欢Pixel点击电源键时的渐出渐隐动画,还有换壁纸时的渐变、predictive back gesture、原生的Material You Design、后台闻声识曲,都是不错的设计。

所以日常使用国产ROM和Pixel的系统,只能各取所需。

总结

总体看出国内机圈竞争依旧激烈——尤其是SoC性能一直在提升,实测使用体验也有质变的感受,尤其是系统和应用都很跟手。 (我们舞萌玩家操作速度都挺快的)

当然还是希望厂商能开放Bootloader解锁权限,同时在自己品牌的打造方面有足够的个性吸引用户留存。


2025暑期手机选购的想法
http://gz.guaitech.org/archives/20250822/
作者
GuaiZai
发布于
August 22, 2025
许可协议